2016年2月27日
//【免費講座】保證不會踩到地雷譯者的翻譯書發譯指南
由於台灣出版社出的翻譯書老是出問題,我覺得這是台灣出版業的恥辱,我決心要阻止這種情況,不要再發生了。即日起我接受任何編輯部邀請到貴公司演講「保證不會踩到地雷譯者的翻譯書發譯指南」。保證有效,而且還能幫貴公司省錢。
對象:大台北區任何湊滿十個人的編輯部
時間:即日起至2016.06.30為止
主講:陳穎青(老貓學出版作者)
時長:九十分鐘//
老貓發願要替台灣出版業雪恥,解決翻譯書常出大狀況的問題,我敬佩且樂觀其成,但對此事審慎悲觀。
老貓的發譯指南,2004年大致已記錄在〈免於改稿的自由〉一文中,基本上就是要求譯者試譯並仔細審閱試譯稿,避免發稿給不適任的譯者。我覺得他的建議很好,編輯若能切實執行,的確可以得到免於改稿的自由,當然也不會發生翻譯書出版後遭痛批這種事。
可是,十幾年過去了,為什麼台灣還是不時發生翻譯書問題大到理應重譯這種恥辱性事件呢?是大家不知道正確的發譯方法嗎?應該不是,因為〈免於改稿的自由〉一文在出版業廣為流傳,連我十年前還在通訊社工作,也有同事分享該文給我。
那麼,問題到底在哪裡?我只是自由接案的書籍譯者,雖然會與出版業的編輯有工作上聯繫,但對出版社實際情況一點也不熟。不過,我可以根據自己有限的觀察,提供一些粗淺的看法。
首先,根據老貓的發譯指南,出版社編輯部必須有人能夠仔細審校試譯稿,這是很合理的要求,而且有一定規模的出版社,相信也有這樣的人。但問題是,出版社可能根本沒有建立正確的SOP,也就是負責發譯的人(可能是責任編輯),可能沒有能力判斷譯文是好是壞。譯文若不及格而編輯看不出來,那就不必談什麼品管了。如此一來,發稿給不適任的譯者便有可能發生。
但是,爛譯稿可以幾乎原封不動地印成書與讀者見面,這中間當然也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如果你委託的譯者能力夠又認真負責,譯稿確實可以不必大改便付梓,但如果你委託的譯者根本不可靠,你還這麼做,不出事才奇怪。爛譯稿收回來之後,出版社難道沒有人看出當中的大問題嗎?負有品管責任的人,是沒有能力,還是有能力但沒把工作做好呢?有時要急著出版是可以理解的,但也不能因此就亂來吧?那麼急,該做的事沒做好,結果如何呢?
老貓發譯指南也要求:「不論對方名聲多麼響亮,介紹人來頭多偉大,只要是你未曾合作過的譯者,都應該試譯。」問題是編輯有時無法堅持要求試譯,例如譯者已由上級指定,而且是老闆的好朋友。台灣某教授譯者便屬於這種情況,批評其劣譯的輿論很強大,但支持該教授的勢力更強大:除了有出版界的大老闆當靠山外,該教授本身就是一個品牌,吸引了一大群忠實粉絲。所以多年來識者再怎麼抱怨,人家還是不動如山,毀書不倦,因為風評再差,其譯作仍然大賣。這種問題,老貓發譯指南解決不了,老貓也解決不了。
最後談一點結構問題。雖然我一直認為,報酬偏低不能拿來當劣譯的藉口,但眾所周知,台灣書籍譯者的稿費數十年如一日地低:英譯中,新譯者每中文字只有0.5-0.6台幣,資深譯者多數也只能拿到0.7-0.8台幣,而且出版社編輯的薪水也不高。雖然說提高薪酬不見得就能提升翻譯品質,但低薪本身會顯著限制優質翻譯和編輯人才的供給。
因為諸如此類的原因,我對陳穎青先生辦發譯講座的成效審慎悲觀,但他有心做這件事,我還是欽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