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0日 星期六

重譯《資本社會的17個矛盾》

2016220

原著:Seventeen Contradictions and the End of Capitalism
作者:大衛.哈維(David Harvey

這本書的中譯本最初201410月出版,我負責譯該書第三部,佔全書篇幅約30%

本書探討資本主義經濟引擎的種種矛盾,內容相當有意思。「獨立媒體」這篇〈挖資本主義牆角——潘毅對話大衛.哈威〉概括介紹了本書內容,值得一看。哈維本人曾較詳細地談論自己這本書,文章為〈大衛哈威:我寫過的最危險的一本書〉。

或許是拜作者的名氣所賜,也可能是因為2008年爆發全球經濟危機,加上財富和所得分配不平等近數十年來嚴重惡化,促使許多人思考資本主義以外的經濟體制出路,《資本社會的17個矛盾》中譯版受到不少人注意,甚至曾登上某些暢銷書榜。

出版社送了一本中譯本給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萬毓澤,萬教授瀏覽之後發現不少翻譯問題,臉書上指出了一些。這本書不容易譯,但萬教授指出的那些翻譯問題,實在不應該發生在專業譯者身上。當時出版社編輯還跟我說:「後續萬教授若有批評到你翻譯的部分,可要有心理準備哦。」於是我就像等放榜的考生,等著萬教授的後續批評,後來終於看到萬教授在臉書上寫道:「我大致瀏覽過許先生翻譯的部分,並沒有注意到什麼明顯問題,比該書第一位譯者好太多了。」萬教授還說我的譯筆「相當流暢準確」,我因此得以放下心來。

但與人合譯的書被譯壞了,我不免感到難過。anobii上面有關本書的三條評論便都在罵翻譯:
「爛透的翻譯,看得人身心疲累。」
「敗在翻譯。」
「一本好書被翻譯給糟蹋了,整本書翻錯的地方太多了。」

後來出版社有意重譯,我雖然知道本書難譯,但因為對內容很有興趣,加上之前譯第三部建立的信心,便積極接下重譯工作。

結果這本書成為我從事自由翻譯工作近八年以來,譯得最辛苦的一本。我之前譯本書第三部雖然也不輕鬆,但遠遠沒有重譯第一部和第二部這麼辛苦。

這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應該是第一部和第二部有一些章節比第三部難譯,此外也可能是我邊譯邊看初版的譯文,結果在偶爾得到娛樂之餘,情緒也受影響:各種誤譯層出不窮(例子見文末),令我好生感概。

本書講第四個矛盾的一章,原文有一處誤植,那段話我想了好久,結果必須請教高明的朋友才得以解惑,詳情我記在這篇〈閱讀理解〉中。

翻譯這本書,令我多少明白為什麼有些翻譯文字很難讀:因為原文本身就很難讀,所以譯者即使已經盡可能避免硬譯直譯,也難以交出淺顯易讀的譯文。翻譯確實有其極限,譯者只能盡力而為。這點感想,譯過艱澀著作的譯者應該深有體會。我在〈從張五常看不懂《通論》說起〉中解釋了這種難處,並在〈很硬很費解的譯文〉中舉了一個例子──該例正是源自這本書。

感謝聯經給我機會重譯這本書。特別感謝萬毓澤教授的鼓勵和幫助。

本書初版第一部和第二部中的誤譯,我看到的當然都已經在譯文中一一改正。我也努力避免譯文太硬太直的問題,希望讀者能看得舒服一些。但如前所述,翻譯有其極限,譯者只能盡力而為。我已經盡了力,希望讀者至少能讀得通。至於讀者是否滿意,那已經不是我能控制的事了。相信一定有人可以譯得更好,但現實世界豈能盡如人意。



初版的若干誤譯例子:

1. Capital and the capitalist state在這本書裡出現無數次,是「資本和資本主義國家」,但到了第13章,忽然間被譯成「資本和資本家狀態」。同一章出現progressive left(進步左派),被譯成了「漸進左派」。

2. 本書第五章講勞資矛盾,這一段頗有意思:
The effect is to transform social labour – the labour we do for others – into alienated social labour. Work and labour are exclusively organised around the production of commodity exchange values that yield the monetary return upon which capital builds its social powers of class domination. Workers, in short, are put in a position where they can do nothing other than reproduce through their work the conditions of their own domination. This is what freedom under the rule of capital means for them.

這一段講勞工很不幸:他們的勞動是在幫助資本家建立權勢宰制其他階級。倒數第二段the conditions of their own domination是指勞工自身遭宰制的環境/條件,但初版譯為:「換句話說,勞工被放在以下位置:除了透過工作、一再重製他們自身能掌控的條件外,便不能做任何事了。」

我的譯文:勞動力商品化,結果便是把社會勞動(我們替其他人所做的勞動)變成異化的社會勞動。資方組織人們工作和勞動,純粹是為了生產商品的交換價值,賺取貨幣報酬──資方以此為基礎,建立他們宰制其他階級的社會權力。簡而言之,勞工陷入這樣的處境:除了藉由工作不斷創造條件讓別人宰制自己外,他們別無可為。在資本的統治下,勞工的自由就是這麼一回事。

3. 第八章有這一段:
Micro-economic logic would want these savings in working time to be translated into savings in wages for those companies where such economies are achieved: producing at lower costs, these companies will be more ‘competitive’ and will be able (in certain conditions) to sell more.

初版譯文:有些公司以較低的成本生產,較有「競爭力」,能夠(在特定條件下)賣出更多的產品,對於這些已達成經濟制度的公司來說,個體經濟學邏輯應該會想讓他們在工作期間的儲蓄,轉換成工資的儲蓄

說明:savings in working time是指企業應用節省勞動力的技術,因此可以不需要員工投入那麼多工作時間,savings in wages當然就是指節省工資支出,但分別被譯為「工作期間的儲蓄」和「工資的儲蓄」。「已達成經濟制度的公司」又是什麼東西?原來是在譯「such economies are achieved」。

我的譯文:根據個體經濟學的邏輯,公司如果能夠節省工作時間,就會希望能節省工資支出:這些公司降低了生產成本,將變得更有「競爭力」,(在某些情況下)將能賣出更多產品。

23 則留言:

  1. 恭喜得到佳評。
    我幾年前已經自我設定不和人合譯一本書。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我也不大喜歡與人合譯,但如果書的內容很吸引我,我便不會拒絕。

      刪除
  2. 你救了這本書。

    回覆刪除
  3. 做專業譯者可以揾到食(指買屋買田又買地)?我好奇是剛看新聞 Harper Lee 逝世,她此生只寫過一部經典小說「To kill a Mockingbird (1960); 2015 年出版的那本不算」,1966 年後再無「工作」,就靠此小說之 royalties 過了下半世!雖然她不奢侈非常低調,但只一部書可養其下半生也很厲害。

    回覆刪除
  4. 剛才無意中睇到之新聞:

    In one typical six-month period alone, ending December 2009, Harper Lee earned $1,688,064.68 in royalties, according to court papers.

    美金呀。WOW!

    回覆刪除
  5. 1. 翻譯錯誤,不論是出自什麼原因(時間太趕、超出譯者專業範圍、譯者能力不佳),做錯就是做錯,雖然心中很難過,但接受批評並深感抱歉。
    2. 非常感謝萬毓澤教授的指正,以及許瑞宋先生耗費心力重譯。
    3. 希望未來台灣更多有能力的人願意投入學術書的翻譯;良幣驅除劣幣。
    爛透的翻譯者 李隆生 敬啟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估李生乃耳順之年?肯直認未有做到最好,爽快俐落,好!我閱人無數,絕大部分人批評人時理直氣壯,被批評時立即尋藉口删(不喜)言論。。。閣下認不足不貳過,讚。虛懷若谷,有容乃大,則德生於卑退,道生於安靜。。。我閒人甲路過俾個 like 你!

      刪除
  6. Dear Horai: 謝謝您的評論,後學實歲50,尚在學習知天命階段,也就是不論過程有何曲折和委屈,都得對結局接受和釋然。 晚 李隆生 敬上

    回覆刪除
    回覆
    1. 晚輩?哈,小子你有點意思!坦然承擔 The buck stops here,直接爽快,還尊輩敬老,耆英 I like。。。咦,小子你有點欲語還休之耐人尋味,有啞吧虧之寃呀?咱爺們不爭那婆媽長短,喔。。。

      開個玩笑,無嘲弄之意,別介意。我對翻譯界/翻譯書(英中互譯)一無所知,不過做人總會遇有難言之隱的委屈,得饒人處且饒人吧,想當日也許誰也有饒了我。。。網絡溝通只是思維交流,無輩分無身份無繁文縟節。現實相交,才有包袱(一笑)。

      刪除
  7. Dear Horai:
    知音難尋啊。
    既然正在學著知天命,就代表修為做不到完全的平靜。委屈在這裡是不能談的,但其中的曲折,藉機說一說了。
    1. 這本書最初只有兩位譯者。
    2. 出版社決定提前出版。
    3. 第二位譯者決定減少翻譯量。
    4. 第一位譯者(我)決定趕趕看;雖然趕出來了,但稿件卻未有時間細細檢視。
    5. 引入了第三位譯者。
    我的錯誤在於(1)翻譯品質不佳、(2)沒能想辦法擠出更多時間給這本書、(3)缺乏智慧,不應該翻17章中的10章,該減少翻譯量。
    隆生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你挑起我好奇心,我花了十分鐘網上了解一下事件。首先,我沒看此書,所以不判斷翻譯質素。容我說句坦白的公道說話:合譯(不論跟任何人,一個或幾個合譯者)一書,乃全世界最蠢之事。原因連我這外行人都知,所以若非冇飯開等錢買求命糧,萬萬不能同意!閣下是信錯了人或 bit off more than you could chew 而事件發展身不由己,不重要,你當初明知而去犯大忌,就應承擔風險後果,這不算委屈。委屈是例如另有人改了你的原譯,而你又因合約條款無奈接受(即你負責之篇章錯譯不是你本意)等等。。。不過俱往矣,事事非非,毋再深究,經一事,長一智,待捱到了耳順之年,悟了,就失笑了。

      刪除
    2. Dear Horai:
      1. 不只是知音,還是行家,和你對話,極有趣;謝謝維護之意。
      2. 再次重申,針對本書,我的翻譯的確不夠好。
      3. 人在江湖,多少身不由己。
      4. 我欠缺足夠智慧,不過經驗是寶貴的。
      5. 委屈常起於情緒或對事件的猜測,所以不宜談。
      6. 台灣的出版社經營很辛苦,台灣譯者也很辛苦。
      隆生

      刪除
  8. 有時評翻譯之「好壞」,是看你重「字譯」或「意譯」。

    早前此 blog 看到之例:

    Time, that gives and takes our fame and fate
    and puts say, Shakespeare's features on a plate
    or a Persian poet's name on a Tandoori
    can cast aside all we commemorate

    and make Lot 86 or Lot 14
    even out of Cardinal and Queen
    and bring the holy and the high and mighty
    to the falling gavel, or the guillotine.
    - Tony Harrison, The Blasphemer's Banque

    此詩因玩押韻受限制,所以其實不是佳作。翻譯的選擇是:你要譯字或是譯意?

    回覆刪除
  9. (cont'd)

    譯字:

    時間~其給予亦拿走我們名譽及命運
    並放例如,莎士比亞形象在瓷碟
    或一個波斯詩人名字在土爐~
    可以褫散我們所尊崇的一切

    並能把主教及皇后
    變成地段 86 或地段 14
    及帶聖人高官偉人
    去面對一錘之決,或,斷頭台。


    譯意:

    流金歳月,掌握榮耀命運
    莎士比亞圖像,烙在瓷碟
    波斯詩人名字,刻在土爐
    昔日尊崇貴寵,今日尋常通俗

    青塜古墓
    主教帝后何在?
    聖賢神寵,顯赫權貴
    終對審決,或,魂銷斷頭台。。。

    孰好孰壞?

    回覆刪除
    回覆
    1. 後記補充:以上我翻譯 Tony H 之詩是以普通人用十分鐘照字面玩玩吓之意譯。要做到嚴謹,就要花時間去理解作此詩之動機及其真正意思。The Blasphemer's Banquet 是 BBC 40分鐘之製片,內容是 Tony 跟 Omar Khayyám, Salman Rushdie, Voltaire, Molière and Lord Byron 的豪門宴,而詩中的 a Persian poet's name on a Tandoori 是指 Omar Khayyám (波斯詩人),而 tandoori 是指 Omar Khayyám tandoori restaurant,豪門宴地點。

      My point is: 如你要求的是尋根問源之翻譯,你出版商準備付什麼翻譯費?時間是金錢,我有此才能我每小時值多少?嘿。所以批評者最好先考慮一下自己是否吹毛求疵要完美?完美是有代價的,你讀者肯付嗎?

      刪除
    2. 好奇心下當消遺浪費時間是免費,若我以翻譯為職業,要做到我心目中之敬業樂業之嚴謹標準,出版商絕不可能付我要的銀両。我能安居樂業,是因沒選錯職業,嘻嘻。

      刪除
    3. Dear Horai:
      1. 翻譯對我而言,主要是一件有意義和有趣的事,並非是餬口的工作。此次事件,不能說沒有影響,不過這就是時也、運也和命也。
      2. 再次感謝您的關心。
      隆生

      刪除
    4. 我沒特意維護誰。錯要認,打要企定,是應份。我只是覺得凡事不需吹毛求疵。

      1) 例如 Tony H 以上之詩,我用了十分鐘之翻譯其意譯沒錯,但我始終疑惑為何用 a tandoori (tandoors 之 plural,但又用了 "a")?所以好奇心下我花了15分鐘查根才明白玄機。但最重要的是:這「正確」演繹無改當初這詩的整體意思。那這15分鐘花得值嗎?若說值不值由讀者決定,那我作為譯者花這額外時間(=金錢)我一定算在出版商身上。

      2)意譯你不能逐字算。例如 to make a long story short 我會譯「長話短說」,你若拗原文是「故事」,不是「說話」,我會啼笑皆非。逐字去計,除非是錯譯了近乎相反意思,或是胡說八道之離譜影響了整體意思,才需計較。瑣碎之分別,不必深究。

      3)閣下如無五斗米之慮,為何肯妥協(出版商要提前出版)?慢工不一定出細貨,但太趕工通常沒好結果。捱義氣也要看對方理由是什麼,短期內出不了這書他要破家蕩產,鬻兒賣女?單因市場利潤考慮我會 say no 客氣叫對方另聘高才,為興趣我還捱更抵夜跟你玩命呀?所以歸根到底的分析是:誰需要誰多些?我不知你錯譯程度是否毀/損了出版商聲譽,不過出版商的宣傳語句踹你這狠腳,是得理沒饒人。。。誰叫你理虧在先,和血呑了唄。

      刪除
    5. 1. 錯誤已經發生,傷害已然造成,痛定思痛後,只能繼續樂觀前行。上帝關了扇窗,或許會開另一扇窗,感謝您;網路上批評語多,關心和諒解語少。
      2. 人在江湖,多少身不由己;我們並未活在理想的簡單世界,常得權衡取捨,生命不是一件容易的功課。如果真要回答,此事緣於情義牽絆;有所欲,必有所蔽。

      刪除
    6. 我是中立。其實事情非常簡單:

      他怨你,力有不逮而強為之,背信毀譽。你怨他,落井下石,見利忘義。朋友相怨。。。天下俗薄,朋友道絕焉。

      廣東話翻譯:情與義,值一蚊。。,

      不過職場相交,豈會生死不相背負?恁天真。

      刪除
  10. 出版社並未落井下石,如果您願意去書店找本重譯版來看,便會知曉。情義是奢侈品,但並非完全不存在。

    回覆刪除
    回覆
    1. If you say so, who am I to argue?

      我原文都唔想睇,何況譯本?Subject matter 超悶,not my cup of tea。

      情義之存,要經真考驗才知。May I never need to see the proof。。。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