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1日 星期二

本地語言的力量

2016621

【本篇內有粗言】 

譚光磊先生在臉書談到電影 Pretty Woman(台譯:麻雀變鳳凰;港譯:風月俏佳人)的購物片段:Richard Gere帶著 Julia Roberts到名牌服飾店,對經理說 We're going to be spending an obscene amount of money here,經理馬上笑臉迎人,叫來大批店員伺候。不久他略感不安,想確認一下 Richard Gere打算花多少錢,便去問:Exactly how obscene an amount of money were you talking about? Just profane or really offensive? 此時Richard Gere頭也不抬答道:REALLY offensive



譚先生說:「用 obscene, profane, offensive 這些很負面的詞來修飾『很多錢』,中文該怎麼翻?比較簡單的大概就是翻成很多、超多、多到爆之類,但顯然無法兼顧原文的負面修辭。……結論就是翻譯真難,可是真有趣。」

這是個非常有趣的例子。你說翻譯難嗎?如果只是粗略譯出意思,通常不難。但要譯得恰到好處、妙到毫巔,則往往很難,有時甚至不可能。

我來試譯一下,不求十分貼切,但求好玩。 

We're going to be spending an obscene amount of money here.
Exactly how obscene an amount of money were you talking about? Just profane or really offensive?
REALLY offensive. 

通用中文版:
「我們要在這裡狠花一筆大錢?」
「狠花一筆大錢是多少錢?只是令人羡慕,還是令人非常眼紅
「令人非常眼紅。」

粗俗國語版:
「我們要在這裡花他媽的好多錢。」
「他媽的好多錢是多少錢?只是令人不爽,還是心裡幹死了?」
「心裡幹死了。」

市井粵語版:
「我哋要係度使好撚多錢。」
「好撚多錢即係幾多錢?仆街咁多錢,定係冚家剷咁多錢?」
「冚家剷咁多錢。」



話說電影《雛妓》裡面,女主角阿Sa與她的 sugar daddy任達華口角(預告片1:00起),任達華叱喝阿Sa:「邊個同你交租?邊個同你交學費?」阿Sa還以一句好爆的話:「我有畀你屌架!」這句話用廣東話講出來,非常有力,也很有戲劇性。但在國語版當中,它變成了「我有讓你上的!」屌!真係差十萬八千里。至少也要譯為「我有讓你操的!」或「我有讓你幹的!」但即使如此,對廣東人來說,還是遠不如粵語生猛有力。 

這就是本地語言的力量。同樣意思的話,換另一種語言來說,效果就是不一樣,感覺就是不對味。消滅一個族群的語言,有如斷了其文化的根。人的感情與思想,最微妙細膩的部分,往往非母語無法表達。對粵語人來說,大陸的普通話或台灣的國語有如外語;雖然大家都用漢字,但純粵語人與純國語人,口頭是無法溝通的。我贊成華人有共通的口語和書面中文以便溝通交流,但強烈反對政權動用國家力量貶抑地方語言。在自然生態中,物種豐富多樣通常是好事,語言生態大概也是這樣。如果我們都只能說一種乾癟的通用語,世界多無趣。

8 則留言:

  1. 贊成你的基本主張。不過舉的例子都偏向粗俗,反容易使人認為本地語言沒文化水準,其實不然。例如台語,除了俚俗的表達方式,許多生活用語是很文雅的,像「牽手」(配偶)、「離緣」(離婚)等等都頗有韻致。

    回覆刪除
    回覆
    1. 所言甚是,雖然粗言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待我有空,來整理一下廣東雅言的例子。

      刪除
  2. 我非「言語警察」要求淨化語言,但我討厭濫用粗口。The Wolf of Wall Street 我只看了一半就離場因為粗口橫飛實在難頂,我不認為 Wall Street 文化是句句粗口!我其實不明白粗口當「日用語」之心態,想表示 macho 我野性我反叛我不覊我有性格?階層環境因素?父母身教成習慣?

    Pretty Woman 原文並無粗口,而 obscene/profane/really offensive 此三詞英文可以廣視為同義(obscene=profane=totally offensive),中文難譯出相關妙處,不過潛意思是「串,我有錢可以囂,恨死你哼」。翻譯用上粗口以求「傳神」?可以俗,但不可粗俗。

    廣東話意譯潔淨版:

    我哋要响度癲散錢。
    癲成點?瘋狂掟錢定燒銀紙喪癲?
    燒銀紙喪癲。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都唔鍾意粗口滿天飛。The Wolf of Wall Street是特別誇張的例子,雖然它是有一定根據的。

      刪除
  3. 這種純然英文語境下的台詞,照譯成中文不免對中文觀眾很困惑,特別是電影台詞常常出現不到一秒,有時唯一的解決方案只有化為中文語境的內容,雖然不免會有落差,但意思有到就好。
    好萊塢電影如果資金充裕,有時會多花一筆錢"本土化",典型的例子是前不久的"Zootopia",但到底是為本土而本土,還是方便觀眾進入情節,就要看翻譯的品味,像台灣把"ice them"翻譯成"冰的啦",就顯得不倫不類。
    如果不考慮Richard Gere在片中的階級身分,這樣翻比較像一般電影翻譯的習慣
    "我們要在這裡買到爆。"
    "請問買到爆是一般的那種還是要人命的那種?"
    "要人命的那種。"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對,字幕只出現很短的時間,這一點是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至於「本土化」處理,分寸如何拿捏是很考功夫的。

      刪除
  4. 我不認為中文字幕應本土化。我看英文戲不喜有字幕,但你上戲院沒得選擇被迫看字幕(眼睛自自然然飄去看),有時候字幕用很多台灣/內地俚語(不是指台語福建話),我看得莫名其妙啼笑皆非。無論那國出品,字幕還是用「普通」中文好些,除非你每地有一個本土字幕版本。

    回覆刪除
  5. 離題一下,因為這貼文重新看了一次這部電影,令人訝異的是整個故事的情節是如此的. . . patronizing(hmm...what do you expect?) ,80年到90年代的電影有時真的一整個大剌剌的政治不正確到底,但仍然不失為好電影。:)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