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7日
我在譯這本《如何投資:24位大師談投資技藝,改變你對財富的想像》時,將family office譯為「家族帳房」,事後看來確實「翻的怪怪的」(見後附Thread貼文)。
現在去google "family office " "家族帳房",基本上只能找到台灣金融研訓院的一筆資料,而google site:tw "family office " "家族辦公室"則可以找到無數筆資料。
雖然我是「香港人」譯者,但2001年初至2008年下半年,我在台北的路透中文新聞部主要從事財經新聞編譯工作將近八年,深知台港中的專有名詞譯法差異甚多,對此問題絕不會沒有意識。
2009年初開始為台灣出版社譯書之後,我當然是假定譯作讀者主要是台灣人,專有名詞要採用台灣通用譯法(如果有的話),而我的一個主要參考資料來源是國家教育研究院的樂詞網。(當然,樂詞網的資料也不能盡信,自己google查證分析,包括比較搜尋到的結果數量往往是必要的。)
說回family office的譯法,如果是現在查找資料,我一定會譯為「家族辦公室」而不是「家族帳房」。
當初之所以譯為「家族帳房」,可能原因之一,是我在譯《如何投資》這本書時,google到的資料跟現在顯著有別。
畢竟這本書我是在2023年9月底譯好的,然後2025年2月初才出版。
當然,我畢竟是「香港人」譯者,即使再怎麼注意採用台灣通用譯法,大概也無法保證絕不會出現台灣讀者覺得「翻的怪怪」的情況。(但family office譯成「家族帳房」與此無關,因為我知道香港一直是譯為「家族辦公室」。我自己整理的詞庫檔案裡有香港使用的工作表,裡面就收了「family offices 家族辦公室」這條資料。)
最後要感謝吳奕軍先生稱讚我是「相當資深相當專業的好譯者」。
Thread貼文:
//[好書推薦:如何投資 How to Invest]
想快速了解當今金融世界的各機構投資人到底在做些什麼、業務之間的差別為何,這本書簡直是你的入門首選!很可惜以前小時候並沒有真的了解整個金融行業在做啥,以為金融=銀行和股票⋯⋯⋯XD
雖然書名是叫如何投資,但內容其實是由凱雷集團創辦人 David Rubenstein 訪談24位位處各機構要角的投資人的訪談內容。
就算你已經是行業大佬,看這本書應該也會覺得蠻有趣,因為有很多涉及當初各機構成立的小故事和這些鼎鼎大名投資人的背景故事,非常有趣!(訪談名單放在第2-4張圖)
唯一小可惜,這本書的翻譯不知道為何有時候翻的怪怪的。比如Family office翻成家族帳房
jasonbosox
許瑞宋是相當資深相當專業的好譯者,他是香港人。
tttvcwww
失敬了 那就能理解了 香港跟台灣可能在專有名詞上的翻法還是稍微不同
jasonbosox
這種問題應該是台灣的編輯要順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