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1日
曾有幾本書,我替台灣的出版社翻譯時,中國已經出了簡體字中譯本。也曾有幾本書,以前台灣出過中譯本,而我是負責重譯的譯者(有些是原文書出了新版,有些是純粹重譯)。
我譯這種書時,曾有五次取得中國或台灣的既有譯本作為參考。之所以這麼做,主要是擔心自己會遇到解不通的原文,希望既有譯本可以幫忙解惑。可惜迄今為止,我的經驗是:既有譯本幫得上這種忙的機會微乎其微,而我在翻譯過程中逐段去看既有譯本,不時會看到一些自己不認同的譯法,結果反而顯著影響工作效率。
所以我目前的想法是:如果你覺得取得既有譯本作為參考,可以令自己安心一些,你當然可以這麼做。不過最好在翻譯時盡可能別去看既有譯本怎麼譯,遇到實在解不開的疑難時,才去看既有譯本是否幫得上忙。也就是說,既有譯本拿來當備用的參考資料就好,不要逐段去看別人怎麼譯,否則可能顯著降低你的翻譯效率。
大陸出版社給譯者的稿酬微薄至極,又好求快,高手皆敬而遠之,以免自辱身份,能招募到的譯者,多譯技未精,復加稿期催人,譯文自然難以高明,不錯漏滿篇,已經謝天謝地了。
回覆刪除我看到的都錯很多,而且錯得很離譜。
刪除此意料中事,無足怪也。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