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2日 星期一

我的長崎母親

2016年9月12日

山田洋次導演近十年的作品中,我最喜歡2008年的《母親》。新作《我的長崎母親》同樣以二戰為背景,同樣是吉永小百合主演,雖不及《母親》豐富多彩,但保持山田導演一貫的溫厚感人特色,很值得看。

在《我的長崎母親》中,母親守寡,長子死在緬甸戰場,二子浩二在長崎上醫科大學,死於原爆。母親與浩二的女友町子互相扶持。三年後浩二的鬼魂開始不斷回來與母親聊天。

看這電影時,稍感意外:山田導演怎麼拍起鬼片來了(雖然毫不驚嚇)?

看完發現該電影英文片名是Nagasaki: Memories of My Son,恍然大悟:一切當然都是母親思念兒子想出來的。片中母親對兒子的鬼魂說:「浩二,你不能哭,你一哭就會消失。」那應該是在講她自己,回憶亡兒到傷心處,一哭起來就憶不下去了。

這可能是山田導演最多淚水的一部電影。片中有一段是町子當了小學老師,帶一名有兩個妹妹的小二女學生去復員部詢問入伍父親的下落。學生的父親死在菲律賓戰場,學生忍住哭,老師反而哭得唏哩嘩啦。 



3 則留言:

  1. 老老實實,日本軍人戰死,要我感懐,有點難度。自作孽,怨什麼?我明個別日本軍人可以是身不由己,時代之刧,不是個人可以選擇對錯,母親哀兒,痛就是痛。但我亦不自主想起日本侵略百萬受害者血腥之痛,又何止百倍。戰爭兩方自然互牽聯想,無法切割。日本軍人死,是因果之報應。她哀,我沒感覺。冤有頭債有主,日本軍人家庭,要為軍國主義還債。我們不算新仇,只記舊恨,已是最大極限。

    回覆刪除
  2. 在歷史撰述以及歷史事件的評述,應譴責為一己、一家、一國之私心而帶來大量殺戮的惡人,以二次世界大戰為例,日、德侵略他國,也帶來自己亡國滅種、喪失大批精英的浩劫。
    但是,在文學作品欣賞,應該關注參戰雙方的文學作品所帶來的共同的人道精神,應能體會文學作品對戰爭帶來的人倫悲劇的細緻描寫,以及此一敘述對惡行的譴責。
    如依樓上的邏輯,則英法德三國永遠無法理解另兩國的文學創作。

    回覆刪除
    回覆
    1. 什麼是「好」文學作品?我個人意見:好的文學作品不是篇篇錦繡,字字珠璣,段段精闢,章章絕倫。好的文學作品是:it touches the core deep within your soul。即是心靈震撼,令你覺得天地之悠悠,唯此作者啓開了你心靈之窗,令你感受到了某種共鳴。演繹為「經」,劇情是「緯」,經緯交錯,才能織出人生色彩。你劇情基本上零分(中國人立場),那。。。唉。

      戰爭兩方當然都是受害者,但道德上不是公平的受害者。日本人看此電影跟中國人看此電影,感受會不同。如果有電影描述希特拉之母哀兒,或母親哀痛 Nazi 軍員, 除非導演演員立場是母親是最終之受害者,承受了兒子天大罪孽,否則難有好評價。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