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7日
原文書名:The Age
of Stagnation: Why Perpetual Growth Is Unattainable and the Global Economy Is
in Peril
作者: 薩特雅吉特.達斯(Satyajit Das)
出版日期:2016年10月31日
本書論調悲觀,但如果你相信認清真相很重要,或許對你有幫助。我認同作者自序(自序全文見博客來頁面)最後一段所言:
//英國作家C.S.路易斯(C. S.
Lewis)曾說:「如果你尋找真理,最終或許能夠得到慰藉;如果你尋找慰藉,你將既得不到慰藉,也得不到真理,只會在起初得到一些奉承和妄想,並在最後感到絕望。」知識是變革的關鍵所在,世人必須先認清當前困境的真相。//
以下是翻譯過程留下來的一點筆記,與各位分享。
原文:After leaving the Fed, Ben Bernanke launched himself on the lecture
circuit with haste unrivalled since Hamlet’s widowed mother wed her
brother-in-law. In one week in March 2014 he spoke in Abu Dhabi, Johannesburg
and Houston. His reputed fee of US$250,000 for each speech compared to his
annual salary as Fed chairman of around US$200,000.
譯文:柏南克離開聯準會後,趕快到處演講;其心急的程度,大概只有哈姆雷特的寡母急著嫁給她的小叔可比。2014年3月其中一週,柏南克接連在阿布達比、約翰尼斯堡和休士頓演講。他每場演講據稱收費25萬美元,比他擔任聯準會主席的年薪約20萬美元還高。
(作者對柏南克卸任後急著賺錢的諷刺,可說是相當刻薄,但也真的好笑。柏南克還來過台灣演講呢。)
原文:Memories of 2008 are fading. But as William Faulkner knew: "The
past is never dead. It's not even past."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Great Recession continue to cast their shadow.
譯文:我們正逐漸淡忘2008年的事,但一如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所言:「往事從未結束,甚至還未過去。」全球金融危機和隨後的經濟大衰退至今陰魂不散。
(有時會遇到看起來很簡單的原文,一點也不難理解,但譯起來卻有點煞費心思。上面幾句便是一例;當然也有可能是我筆拙,所以才會覺得不容易。)
原文:Plutocrats defended their wealth by arguing that it financed
philanthropy, supporting social and cultural projects. But the paradox of
charity is that conspicuous generosity to the disadvantaged is financed at the
expense of the same people it claims to help.
譯文:富豪替他們的財富辯護,說他們利用這些錢資助慈善事業,支持社會和文化工作。但慈善事業弔詭之處,在於炫耀性慷慨行為利用的資金,恰恰是源自犧牲那些富豪宣稱救濟的弱勢者。
(假慈善很可恥,但真慈善也不全然是好事。)
譯文摘錄:
俄羅斯、亞洲和拉丁美洲的國有企業私有化皆以貪腐嚴重著稱,外國人和政治人脈雄厚的本地人(兩者有時會合作)往往能以非常優惠的價格和有利的條件購得國有資產。加拿大記者方慧蘭(Chrystia Freeland)2000年談後蘇聯時代俄羅斯經濟轉型的著作便以《世紀大拍賣》(Sale of the Century)為書名,這是指當年俄羅斯政府為了取得貸款,將許多國有資產賤賣給少數寡頭。這些寡頭支付的代價,僅為那些資產真正市值的零頭,他們因此成了鉅富。雖然得到規模空前的橫財,一名寡頭仍抱怨,他的對手取得一家價值更高的公司。
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2009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估計,前蘇聯和東歐國家的私有化計畫,可能導致高達100萬名男性勞工提早死亡,這反映在俄羅斯男性預期壽命急跌此一事實上。方慧蘭的一名朋友對她表示:「馬克思告訴我們的東西,有關共產主黨的那些全說錯了,有關資本主義的則全說對了。」
(這兩段有點長,就不放原文了。最後一句未必準確,但笑中有淚。)
(假慈善很可恥,但真慈善也不全然是好事。)
回覆刪除剝削基層謀暴利再將暴利之一小部分「回饋社會」以安撫民心及謀大慈善家好名聲?唉。此是要分成兩回事來評議:(1)剝削基層謀暴利(2)將暴利之一小部分「回饋社會」。項(1)是永遠無可避免,只是程度輕重之分。既然 #(1)是無法改變之事實,你寧願 #(2)發不發生?如果你是認為沒有了「假慈善」就會更有效刺激基層去要求公義而催化社會改變,即犠牲今天的一億人以救未來的千萬憶人?我笑了。反(中)共之人其實在走頗激進馬克思(共產思想之本)思想路線!這才叫 paradox。什麼?你的溫和民主馬克思理念沒有欺凌成份?我只有兩字:Animal Farm. 唉,對人性之理解,天真呀。
經濟跟政治永遠糾纏成死結,而政治永遠受人性最弱的一面操控。Who was born yesterday and didn't know this?
My point is: 慈善,你是沽名釣譽買名聲另有所圖,或真心無求幫人,whatever your motives, I DON't care!只要你真金白銀捐了錢(給有國際信譽慈善機構)或出了力,我就覺得此舉(= 行動)是善是好(並不代表我一定就認為你這個人是好)。我明白最好的慈善團體亦會拿合理善款作 admin fees,我亦預了會有枱底交易給賄款第三國家政要讓救貧/災活動得以展開,我亦知道有不少救援物資會流入黑市謀私利,我統統明白此等無奈,but this is how the real world works. 你此句意思可能是從宏觀的「恨世事不完美」層面而作純粹經濟哲論,but I don't like it. This sort of cynicism at best trivializes the efforts of realists who really work hard to make this world a less ugly place,and at worst insidiously discourages people to give to charity. Ask yourself this: what have I done instead? You think being an armchair visionary and raise battle cry against injustices count?
回覆刪除因「假慈善」或「真慈善」去作有實際效益的慈善活動,
回覆刪除要比「不想被譏諷為假慈善」而不作任何慈善活動好。
台灣報紙報導有一位幾乎當上總統的富翁捐錢給「援助 921 地震災戶」的團體,隔了一段時間又去把捐出去的錢要了回來。
真的是比通過針孔還難。
如果某富豪公開宣傳「我捐了十億給慈善」,媒體就有責任追問是那家慈善團體呀好去證實。如果對方答了等於沒答,那大家自會笑土豪老作,惹來大眾刻薄諷他全家那是咎由自取。富豪無端自取其辱那他不介意面矇我們還當看猴戲呢。再者,「贈與」分「承諾」及「支付」,承諾了未付款可以撤銷贈與,但已付款就法律上不會容許退贈要求(除非䁬者一早定立捐贈條件而慈善團體其後沒遵循)。富豪若私下加壓力強要回贈款或未兌現承諾,那就公開給大家知,惹來大眾刻薄諷他全家那是他咎由自取。。。
刪除My point is: 我們無需斥責別人不肯為善(親在而見死不救,或公開宣傳了但沒實行等等則是另論),但若有人言論是朝「為善其實也不全然是好事」方向走,那「阻」人為善,這業(孽),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