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7日 星期三

也談翻譯薪事

2015年1月7日

有人在臉書「翻譯與譯者」社團轉貼Zen 20093月的文章〈翻譯薪事知多少〉,引來一些譯者議論,普遍認為文中提到的翻譯報酬偏低,例如有譯者表示,外國翻譯社一般稿件英譯中通常可以給每中文字5美分(約台幣1.5元),比台灣翻譯社普遍只給約0.3台幣好得多。

Zen的文章距今雖然已六年,但就我所熟悉的英譯中筆譯工作而言,文中提到的報酬是真實的,而且六年來大致未變。這六年來台灣民生物資漲價不少,但中低階勞工,包括一般譯者在內,薪酬基本上沒有長進,生活水準不進反退,這是人所共知的台灣基本社會現實。

我剛開始當自由譯者時,曾接某localization公司的案子,使用類似Trados的翻譯軟體,報酬為每原文單詞1.2台幣,如果以每一千個英文單詞平均譯出1800個中文字計算,相當於每中文字0.67台幣,與一般譯書工作的報酬相若。但這只是表面上的數字,因為localization公司會有翻譯資料庫,提供原文稿件時,會與資料庫的內容作比對,然後100% match的原文(也就是資料庫中已有相同的整個句子)字數不算,90% match的句子只算一個很低的字數百分比,諸如此類。七折八扣之下,你可以用來領報酬的實際字數當然顯著縮水,所以實際上報酬遠不如表面數字那麼好。這種localization的案子,內容往往枯燥繁瑣,交稿時間又緊迫,而且翻譯軟體對譯者自由發揮也有頗大的限制(例如要將兩句原文綜合為一句譯文會相當麻煩),我個人就不喜歡,所以很快放棄了這類工作。(後來那家公司推出其專屬的翻譯平台,接它稿件的譯者還要每年付平台使用費,真是精明的公司──可能精明過頭了。)

開始譯書之前,我還接過某台灣翻譯社的稿件,只做中譯英,每中文字1.0台幣。我也想做英譯中,但該公司提供的報酬是每英文單詞0.6台幣(相當於每中文字0.33台幣左右),我說我至少要0.9台幣,結果當然是接不到任何英譯中工作。翻譯社派的稿件種類繁雜,我接過的有公司的會議記錄、新聞稿、論文摘要等等,用來磨練譯筆是不錯,尤其是該公司有水準頗高的人負責審稿,還會提供審校意見給譯者。但是,我還是不大喜歡這種翻譯「零售」工作:每篇稿子通常不長,每天要接好幾篇,而且內容多數無聊,交稿時間又緊迫。每天光是在線上應付派稿的PM,就會浪費不少時間和精神,而且報酬實在不是很好。所以我開始譯書之後,也就不再接翻譯社的稿件了。

從接到第一本書開始,譯書、譯雜誌稿、譯基金公司的投資通訊(全部都是英譯中)便是我的主要工作內容。台灣譯書的行情沒有多少秘密:好一點的出版社,首次合作一般給千字中文600台幣,有些出版社最高只給700,少數可以給到800。當然,應該有些譯者可以領到更高的報酬。但是,你只要粗略估算一下,就知道譯書的報酬不可能高到哪裡去:一本書若有10萬字,千字700元,光是翻譯費用就要7萬台幣,而這只是整本書成本的一部分。如今實體書的銷量每況愈下,出版社願意給、能夠給的翻譯稿費,不降低或許就已經不錯了。

相對於接翻譯社的散稿,譯書可說是批發型翻譯工作:一本書譯出來的字數,少則數萬,多則數十萬。雖然報酬不算好,但我個人是喜歡譯書的。儘管接到的書不可能每一本都喜歡,偶爾還會譯到令人超級賭爛的書,但譯到內容有意思的書,得到的滿足感是可以彌補金錢報酬之不足的。當然,譯作出版,有實體書拿到手上,上面有譯者簡介,多少也有一點額外的滿足感。

雜誌稿給的報酬通常高一些(每中文字給1.2台幣,多數譯者都願意接),但少數招牌響亮的雜誌可能反而十分吝嗇,只願意給與譯書相若的報酬。而且這些價格,至少從我入行以來,六、七年來不曾調漲。基金公司給的報酬一般比出版業好一些,但好多少基本上視乎譯者的議價能力。

既然談到翻譯薪事,也順帶提一下譯者的另一辛酸──收錢難的問題。通常譯書合約是寫交稿後付一半的稿費,書出版後再付一半。但有些公司的實際執行方式是:交稿後通知你,公司票期兩個月,所以是交稿後兩個月付一半;書出版後再通知你,公司票期兩個月,所以另一半的稿費,可能是在交稿半年之後支付。這種公司很傲慢,根本不理會譯者的感受。不知道譯者是否可以這麼做?交稿日到了,發交稿通知給公司:敝人稿期兩個月,你兩個月後會收到稿子;屆時若沒收到,請再與我聯繫。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