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6日 星期一

仁者樂山

2015年7月6日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國語辭典這麼解釋「仁者樂山」:仁德之人安於義理,厚重不遷,好像山一樣,所以喜歡山。

那麼,喜歡行山(郊山健行)和登山的人,是否多數是仁者?我不肯定。

我是喜歡行山和登山的,但弱於認路辨路,體能也不強,重裝登山會很辛苦。所以除了少數熟悉的健行路線,我以往健行,都很仰賴一兩位精於此道的好友帶路。好友有自己的生活,後來無暇奉陪,我的健行活動便大大減少。

在台灣,我也參加過幾次野訊登山旅行團(有人背糧食和裝備,個人只需要背一個不大的背包),登過玉山、雪山主東峰、嘉明湖和南湖大山,其中以玉山(日出)和南湖大山(壯麗景觀)最難忘。

南湖大山的小屋

香港有名人蔡東豪,常寫文章講行山和長跑,去年忽然結束他創辦的主場新聞,本來宣稱要當「佔中死士」,但香港佔領運動爆發後,也不見蹤影。自此之後,「行山」成為相當一部分香港網民的嘲諷用語,頗有好行山者假仁假義的意思。

今年臺灣大學一個已經取得足夠經費的領導課程,老師還要學生為十天的登山活動募款50萬台幣,結果學生寫出相當白目的文案,廣遭恥笑:

我們向您保證,我們之中的每個人皆懷抱著積極的想法和主動性。
我們相信,當我們進入職場、社會後能為周遭環境帶來影響和改變。
不可否認地,我們之中的許多人,在未來將扮演臺灣社會中影響力重大的角色,我們意識到自己的潛力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性。希望貴公司能投資我們,如同培養一顆具有潛力的種子,做為對臺灣社會和教育的關懷與回饋。
未來我們將努力發揮所學,為臺灣社會中做出貢獻。意識到自己的潛力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性,希望您能投資我們,如同培養一顆具有潛力的種子,做為對臺灣社會和教育的關懷與回饋。

經此一役,登山於台灣網民而言,某程度上也已經污名化。

台港這兩件事,我都覺得有點不幸。雖然我不肯定樂山者是否仁者居多,但我自己遇過的一件小事,使我傾向相信樂山者當中確實有不少好人。

我曾參加1999年香港的毅行者活動,事前要安排多次練習。有次我在西貢山上掉了錢包,裡面有數百元港幣,但這是小事,主要是身份證和信用卡等等掉了很麻煩。結果我還沒去補辦證件,大概第二天就收到西貢警署的電話,說有人檢到我的錢包。我很高興地領回來,裡面所有東西都在,包括現金。那段期間,麥理浩徑上有不少人是在為毅行者活動操練,檢到的人頗有可能是毅行者。

1999年毅行者,於終點與隊友合照

那是我唯一一次參加毅行者,走了四十幾個小時,隔天腳掌小腫,要穿涼鞋上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