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日 星期四

Wenson回應〈哲學書一定要找哲學人翻譯嗎?〉


2015年12月3日 

Wenson回應〈哲學書一定要找哲學人翻譯嗎?〉,很內行,轉貼出來供大家參考,免得埋沒了: 

//哲學文字之難譯,情況大致有二。一在專有名詞的譯法,一在語句結構的對應。前者看似問題不大,查查字典上上網就有參考資料,但卻是最常出毛病的地方。的確,很多哲學術語都有大致通用的譯法,像是海德格的SeinDaseinSeiende等,雖然牽涉很多複雜的概念,但是跟著翻就好。問題在於沒有那麼有名、也沒有通行譯法的術語,例如黑格爾的Bestimmung,直接查字典大概會譯成「確立」、「肯定」之類的,但黑格爾的用法更強,大概要稱之「立法」、「定規」。最麻煩的是哲學人引用典故,像是韋伯引用蘭克的用字mediatisieren來談歌德,這其中有一層層的轉用、挪用,還有許多文化背景的預設,非專家不能通曉。以術語來說,專家與非專家之間的翻譯雖然說不上是天差地別,但是哲學(尤其是歐陸哲學)術語背後通常是層層疊疊的概念堆積,一點走樣就可能會造成大滑坡,所以交給專家審定大概是必要的。

至於語句結構,並不是所有的哲學家都難譯,麻煩的是那些愛用長句的人,例如康德,他老人家一句話動不動就是七八行或十幾行,語句結構之間就像綁上了一大堆繩結的長索,即使是德文文法這麼嚴謹的語言都要花大把時間慢慢解索,翻成中文絕對不可能照譯,否則會是天書。即使是英文譯本也多是重新拆解、安排句子,把一句拆成數句,然而這事得要非常小心,因為康德綁的那些繩結不是沒有意義的,他刻意要讀者注意在結構中對比的概念關係,如果翻譯者完全落失(不可能不丟的,只是看丟多少而已)了這個原意,那麼也算是失職了。像這種情況,幾乎不可能不交給哲學專家來譯,反正一般人也極少會讀此類文章,譯法失之雅馴,大家也就將就將就了。 

即使不像康德這麼難搞的哲學家,長句在哲學(或其他學術文章)裡本來就所在多有,哲學句子難搞的地方常在代名詞,一個句子常有好幾個代名詞,具象的抽象的不一而足,甚至會分詞性,有時會讓我聯想起William Blake的詩。不過這點其實比較容易解決,因為哲學畢竟跟詩不同,比較強調精準,譯者可以把代名詞一一還原來翻譯就好,當然,前提是他得要全部摸清哪個是哪個,而這也需要不少專家的功夫。

說簡單點,有些書只能交給哲學人譯,甚至非大師不得專擅,例如《純粹理性批判》,敢譯的人一定是康德大家(或像牟宗三那樣不用擔心被罵)。有些可以找其他人譯,可能會比哲學家的譯筆通順,像是尼采、沙特、傅柯,但終究還是得找專家在後頭把關,起碼把專有名詞和術語一一校對過,才不會貽笑大方。//

4 則留言:

  1. 以 W 君條件,要譯德歐哲學(包括希臘)要:

    (1)懂流利(=明白「多層次」)原文。
    (2)對哲學此學科有一定深度認識。
    (3)對商業翻譯有興趣有時間。

    大陸人口多有可能搵到,但香港台灣有多少人符合以上條件(=譯原文為中文,留意「原文」兩字)。人才有我仲信,勝任而又肯花時間去翻譯,難少少嘞。

    回覆刪除
  2. 通常讀博士學位要你修讀一科外文,方便你閱讀外文研究報告。但此跟[懂深層次另一語言]差十萬九千里。。。例如可深層面看懂 Plato 原文,識其他多面哲學理論,中文好,有時間,有興趣去翻譯,哈,邊個敢出頭認有此能耐 show quali 喇我想受教。。。

    回覆刪除
  3. 版主講的應該不是哲學原典啦。

    談到原典,有沒有人可以告訴我,海岸三地有哪部原典(不管是句子複不複雜的哲學家)的翻譯是能看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