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8日
日前我提到黃燦然先生譯《小於一》,該書正文第一段是:
As failures go, attempting to recall the
past is like trying to grasp the meaning of existence. Both make one feel like a
baby clutching at a basketball: one's palms keep sliding
off.
黃燦然譯文:「跟一般失敗比較,試圖回憶過去就像試圖把握存在的意義。兩者都使你感到像一个嬰兒在抓籃球:手掌不斷滑走。」
台灣譯者張華先生在我的網誌留言,提出他的譯法:「回想過去和思考存在的意義,這兩事都像嬰兒抱藍球一樣,想抓卻抓不住,往往注定失敗。」
我在日前文章中提到,我不明白黃燦然為何將「As failures
go」譯成「跟一般失敗比較」,鍾漢清先生在我臉書頁面留言,說「as xx go」的意思是Compared to the average or typical one
of the specified kind,例如As castles go it is small and
old。他這麼一說,我馬上便知道黃燦然為什麼會這麼譯。
因此,黃燦然將「As failures
go」譯為「跟一般失敗比較」,意思確實沒錯,但這不代表他譯得好,因為無論如何,「跟一般失敗比較,試圖回憶過去就像試圖把握存在的意義」這句話是很難理解的。張華先生將兩句原文併譯,我認為是高明的做法,但如果要單譯第一句,我應該會這麼譯:「就失敗而言,試圖回憶過去就像試圖掌握存在的意義。」
讀者或許會質疑,我這麼譯並沒有嚴格遵照「as xx go」的辭典解釋,是否扭曲了原文的意思?我只能說,如果你像黃燦然那樣直譯,讀者是幾乎無法理解作者想說什麼的。有時候作者的用詞並不會嚴格遵照辭典所載的正統用法,怎麼譯還是必須看context。就此例而言,如果我們將原文頭兩句放在一起看,不難看出作者要表達的意思其實很清楚,並沒有什麼隱藏的深意可言,所以這裡將兩句併譯確實應該是較好的做法。我會這麼譯:「試圖回憶過去就像試圖掌握存在的意義,兩者均使人覺得自己像嬰兒嘗試抓住籃球:手掌不斷滑走,注定徒勞無功。」
謝孟宗先生在我臉書頁面提到,黃燦然信奉「直譯觀」,所以他會這麼譯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套路數確實不高明。單從此例看來,的確是這樣。我無意論斷黃燦然的翻譯品質,因為一個人的翻譯品質不能單看一兩句翻譯斷定,而《小於一》這本書原文第一篇我看不下去,覺得很不好理解,所以也就不想去看黃燦然譯得如何了。
不過,我個人認為翻譯常常是不能直譯的,因為如果你懂原文,你看原文可以理解,但你直譯出來讀者很可能無法理解。我舉個例子,Martin Wolf 在 The Shifts and the Shocks 的引言中有這麼一句:「The past is a foreign country. Even the
quite recent past is a foreign country. That is certainly true of the views of
leading policymakers.」如果直譯,大概是這樣:「過去是外國。即使是最近的過去也是外國。政策制定者的觀點肯定是這樣。」我相信中文讀者絕大多數會覺得這樣的譯文很費解。我會這麼譯:「昔日如異邦。往事即使才過去不久,放在今天仍往往顯得怪異。政經決策者的觀點無疑是這樣。」
我不敢說我這種翻譯方法是最好的,但我認為在很多情況下,譯意不譯字是較好的做法,有時甚至是必要──這是為了給讀者通順、易懂而且意思正確的譯文。我真的不認為將原文的字詞直接譯過來,就是忠實的翻譯。我覺得那往往只是譯者懶惰罷了。我並不是主張完全不理會原文用什麼字詞:如果直譯可以得出通順、易懂而且意思正確的譯文,我通常是會直譯的。
黃燦然在《明報》那篇訪問中提到:「我可以寫出一句百多字的句子來,但可能連自己都讀不來,只要我自己可以接受,我便直譯。我相信讀者比譯者聰明,既然我自己讀得懂,那麼讀者就一定能懂。你總不能把讀者想像成一個白癡,那是不負責任。」張華先生對此有自己的看法,我覺值得放在這裡供讀者參考:
一、黃燦然比擬不當,把一般智商與特定語言能力混為一談。
二、黃燦然對讀者其實是明褒暗貶,讀得懂譯文是聰明,讀不懂就是白癡。譯者有原文作比對,譯者讀得懂自己的翻譯,往往是有原文對照,加上譯者對原文文字與文化背景有深入理解的緣故,有人主張要把譯文擺一段時間再讀,便是避免原文印象的殘留影響。
三、黃燦然甚為自負,認為自已的翻譯一定正確無誤,讀不懂是讀者的問題。其實翻譯經常出錯,抱括原文看不懂、原文讀不透、翻譯筆誤、譯筆生硬、詞不達意等。讀不懂的句子,往往是譯文出了問題,不適讀者笨,像「跟一般失敗比較,試圖回憶過去就像試圖把握存在的意義」一句。譯者也有「當局者迷」的時候,有些翻譯上的錯誤,讀者一看就出來,譯者自己卻始終沒發現。
五、「把讀者想像成一個白癡」一語,還是把把讀者的智商與語言能力混為一談。譯者要注意的,是讓不懂原文的讀者看得懂,而不是為了貼近原文而犧牲了理解度。讀者看不懂或是讀得很幸苦,不是讀者白癡,往往是譯者沒把翻譯做好。
張華先生曾在〈翻譯半生緣〉一文中敘述他的翻譯經歷,值得一讀。
對於As failures go的用法,我做了一個簡單的語料調查,不一定要翻成「就失敗拜而言」:
回覆刪除 AS failures go, this ATM robbery attempt was pretty spectacular.這起提款機搶劫未遂事件,真是笨得令人嘆為觀止。(搶匪企圖炸開提款機,卻連裡面的錢都燒個精光)
[Asked if he's had any failures, Freddy quickly said yes.] They clearly weigh heavily on him, but as failures go, they're pretty minor.他說他對失敗當然耿耿於懷,其實這些失敗的程度還算輕微。
Not half bad as failures go.這種失敗不算什麼。
As failures go, it was a glorious one, in Peter Stark's estimation.在Peter Stark的眼裡,這件事雖敗猶榮。
這些例句張先生都譯得高明,譯文靈活,意思準確。As failures go當然不一定要翻成「就失敗拜而言」,否則就變成我討厭的機械式翻譯了。
刪除補充說明:中文是我的翻譯。
回覆刪除曾讀過黃燦然的中譯,是丈八金剛,全無謂口~~~
回覆刪除看了这篇文章我终于放心了,我看不懂第一篇原来真的不是我的问题。
回覆刪除因为偶然间在澳洲的图书馆看到有这本书的中译本,满心欢喜地借回来看,竟然看得一头雾水,一度以为是自己太久没有读正经中文文学书籍导致自己中文退化了呢!
看黄灿然版本的翻译给我的感觉是:我都能大概猜得出来原文是怎么写的,但是我就是看不明白他想说什么。心好累。。。
我看我还是去借原文书回来看可能更容易理解。
是的,應該不是你的問題。
刪除我覺得黃先生那句的確譯得不好。
回覆刪除但另外,後面所舉例之foreign country的翻譯及其背後之方式,我並不認為對讀者有益。一定程度來說,那多少有點以譯者的角度來進行解釋(interpretation),但若做為一個讀者來說,我更偏好看到以說明(explanation)的方式呈現出來的譯文。
如果有一片風景在眼前:街道兩旁枝葉盛放,大好的陽光敲擊窗邊,視線從窗內抵達窗外。這樣對我來說,我體驗到的或許是更為鬱悶的心緒也說不定。若徑做解釋,或者即便看似很容易地可以加上譯者的理解,但接連下來,或多或少都會有疏略的地方;如此,可能會抹除了不少文字可能承載的潛性空間,尤其是對各種文學作品而言。
正在讀《小於一》,讀了幾篇終於受不了找了原文版來對照(其實我幾乎可以猜到原文怎麼寫)。謝謝你這篇文章 :)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