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最討厭的事情之一,是看到自己的譯文被改壞了。看到正確的譯文被改成錯誤的,通順的譯文被改成不通的,真是令人極度不快。此所以有些譯者收到譯作樣書,根本不願細閱。
《資本社會的17個矛盾》(全新修訂譯本)在《經濟日報》刊出試閱文,當中有這一句:
「在整個資本體制內,關切這種對持續培養夠水準的勞動力,在全球許多地方與改良主義資產階級的一項政治計畫是一致的;這項計畫希望創造出一個『可敬的』勞動階級,它將避免參與暴動和革命,屈服於資本的勸誘。」
其中「關切這種對持續培養夠水準的勞動力」根本無法讀得通,它是改自我原本的譯文「這種對持續培養夠水準的勞動力之關切」(餘下部分並無更動原譯文),對應的原文是this concern for the reproduction of labour power of adequate qualities。
原譯文不漂亮,但至少看得懂,改完卻根本無法理解,要改也應該改成「關切持續培養夠水準的勞動力」。
這一句出自該書第13章第二段,原文是:
Within capitalism as a whole, this concern for the reproduction of labour power of adequate qualities coincided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with a political project on the part of a reformist bourgeoisie to create a ‘respectable’ working class that would refrain from riot and revolution and succumb to the blandishments that capital could offer.
此外,我在網路書店看到的本書目錄,各章標題並未採用我提供的新版本,例如矛盾2「勞動的社會價值與以貨幣來表示的價值」,我提供的版本是「勞動的社會價值與它的貨幣表現形式」(The Social value of Labour and its Representation by Money);矛盾7「生產與實現之間的矛盾統合」,我的版本是「生產與實現的矛盾統一」(The Contradictory Unity of Production and Realisation);矛盾13「社會再製論」,我的版本是「社會再生產」(Social Reproduction)。
本書中的contradictory unity,我譯為「矛盾統一」,social reproduction我譯為「社會再生產」,如果內文採用我的譯法,則各章標題應該也用我提供的新版本。(上述問題我已向編輯反映。我看過博客來上的試閱譯文,基本上與原譯無異,讀者應可放心閱讀本書。)
【後記:聯經編輯來電,表示提供給《經濟日報》的試閱內容,是我原本的譯文,刊出的版本,應該是報方有人改過。此外,本書的目錄,也是採用我提供的新版本。網路書店出現舊版本目錄,是技術原因所致。】
譯文被改,有時無關對錯,只反映譯者與編輯文字品味有異,各有所好。例如你要把我寫的「構想/意念」改為「點子」,我雖不喜歡,也會尊重。你覺得我的譯文過於文言,要改得白話一些,我也能夠理解。
2015年9月底出版的《面對轉變與衝擊的年代》,便有一個例子:
原文:The past is a foreign country. Even the quite recent past is a foreign country. That is certainly true of the views of leading policymakers.
原譯文:昔日如異邦。事情即使才過去不久,放在今天仍往往顯得奇異。政經決策者的觀點無疑是這樣。
付印版:過去彷若另一個世界。即使是不久之前的事,放在今天仍往往顯得奇特。政經決策者的觀點無疑是這樣。
我自己比較喜歡原譯文。但只要沒有把正確的改成錯誤的,只要改完沒有變得太差,我都可以接受。
只是譯者的文字被仔細修改,通常是會覺得不舒服的(至少我是這樣),因為那代表編輯覺得你譯得不夠好,而他可以把它改得比較好。
理論上,譯文夠好就盡量不要修改,但當然編輯可能真心覺得譯文不夠好,而有些編輯可能就是喜歡仔細修改,完全改成自己喜歡的模樣。曾有一本書,我自己覺得乾淨俐落的譯文,被嫌「文字密度太高」,被改到我覺得相當囉嗦冗贅,而且不少句子的意思還被改偏了。看到那本書真的很不愉快。
對於譯文最終面世的模樣,譯者除非有能力和意願堅持「守尾門」(出版社必須願意讓你審校改過的譯文,而你也必須願意承擔這種沒有額外酬勞的工作),否則是無法控制的。譯者最難受的事情之一,就是看到正確流暢的譯文,被改成錯誤累贅的文字,遇到這種事就像啞巴吃黃蓮。譯者可以做的,大概就只是避免與合不來的編輯合作。
話說回來,以前我在通訊社工作時,也常把譯文改到面目全非,改到完全順我的意。雖然我覺得自己是求好心切,但想必有些譯者也因此很不愉快吧。現在換成我的譯稿被別人改,這大概就是「剃人頭者,人亦剃之」。
相關文章:
校稿
改爛稿
睇見 "Within Capitalism as a whole..." 嗰段長氣文字,令我想起一經典笑話:
回覆刪除A subordinate asked a high ranking official for a raise.
Official: “Because of the fluctuational predisposition of your position’s productive capacity as juxtaposed to governmental statistics, it would be momentarily injudicious to advocate an incremental increase.”
Staff person: “I don’t get it.”
Official: “That’s right.”
請問「政經決策者的觀點無疑是這樣」中的「觀點」是何指?
回覆刪除看該書便可知道。
刪除「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就當個不喜者之典範來信口開河。
刪除The past is a foreign country 其實是一句名句,不過在此書的 context (我一頁也沒看過此書),這英文句子意思應該是說決策者的思維是往前看,活在當下,因為過去種種(包括風俗習慣倫理思想)在今時今日已被視為陌生如異域,就不要因循苟且,萬事不為。打個中國比喻,我們的扎腳,妾侍妹仔等等等等風俗思想,今天聞之駭然覺得匪夷所思,簡直是生番國,但它們都是我們整體的過去,因此我們要與時並進求變。舉現實例子,《性別歧視條例》《綜援》等政策之構思創立實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