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日 星期三

理想與野心

2016年6月1日

彭明輝先生在〈我的理想s:生滅與演化(上)〉一文中,談到理想與野心的差別,很有意思:

//真正的理想只有一種: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它可以有很多種表象,甘地的獨立運動、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史懷哲的獻身非洲、馬克斯的埋首書堆與寫作,etc,他們都懷著一個共同的目的:讓這個世界因為自己的存在而變得更加地美好(to change the world for better, not for worse)。

野心也只有一種:為了自己無聊的虛榮心,為了證明自己比別人更強,而不惜犧牲自己(內在屬靈的生命)和別人,汲汲營營地追求更多的財富、權勢、名氣、地位與人脈(to change the world for worse, not for better)——偏偏,這卻被台灣社會普遍地稱為「理想」;當一個社會普遍地把野心當理想時,那個社會當然會日益沈淪而無人能救。//
 

現代漢語人確實常常把「野心」這個中文裡有強烈貶義的詞,當作褒義詞或中性詞使用,彷彿野心的意思,與「雄心」、「大志」、「壯志」、「抱負」等詞相同或類似。

「野心」一詞,國語辭典有很清楚的解釋:「山野中野獸之心。比喻凶暴之人,心性放縱,難以制服。後引申為對名利權勢的非分用心。」

除非你確實想講人對名利權勢的非分用心,否則最好不要用「野心」這個詞。例如你說某導演的最新作品「有很大的野心」,你在底是想稱讚他抱負不凡、追求突破,還是要貶斥他自命不凡、過度追求虛榮呢?還是你認為「野心」只是一種客觀陳述?

「野心」何時開始被拿來講理想、大志、抱負,不容易考究。但一如現代漢語的很多類似問題,可能是受惡劣的「翻譯體」污染。英文有 ambition一詞,可指正面的雄心、抱負,也可指反面的野心。可能因為某種陰差陽錯,有些人開始以「野心」鎖定 ambition,無論褒貶一律譯為「野心」,結果現代漢語人慢慢也認為「野心」就像 ambition那樣可褒可貶,是個中性詞!

有些人認為語言會演化、無所謂好壞,他們會認為「野心」一詞已經發展出新的正面或中性意思,如何理解必須看脈絡。字典編纂上的「描述派」會認為,字典應納入「野心」一詞的正面或中性用法,以反映該詞的實際使用情況。

我則更關心一個問題:如果我們的語言,明明可以清楚區分正面的「理想」和負面的「野心」,為什麼你硬要用「野心」來講「理想」?不可以慎選字詞、把話講清楚嗎?還是現在的人根本認為「野心」與「理想」沒有差別?追逐野心就是實踐理想?滿足個人虛榮就是造福世界?

6 則留言:

  1. 「野心」如果是貶義,那會不會是帝制思想之影響?「對名利權勢的非分用心」,「非分」用心?有「非分」就有「應分」。嗯,有點「天地萬物﹐朕賜給你的才是你的﹐朕不給﹐你不能想要」的警告。唉,追求名利權勢本質是壞?我追求名利。君子可以愛財,只要取之有道。

    野心我理解為比「理想」有更大動力,有(旁人)不能馭駕之氣勢。理想是「追求」,野心是「志在必得」,但未必指不擇手段。

    回覆刪除
  2. 野心兩字單意思我認為非指「野獸之心」。野,不肯循規蹈矩,不願順從世俗之約束也。狼子野心,就指兇殘。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上邊這位是粵人,才有“野,不肯循規蹈矩。。。”的解讀。北人非此解也!

      刪除
    2. 俺是港人。

      野心泛屬「有所求」。我假如說「他有野心要坐上 CEO 這位」v 「他有理想要坐上 CEO 這位」,兩者都指有人想升做 CEO,但前者的潛意思是「憑他也敢」,即我對 此人(他)已有偏見,所以用這詞。「野心」亦暗含對方會竭盡所能去達到目的。那對方既不配,又全力去謀此事,推理下去其謀事手段一定卑鄙惡劣!唉。我就認為「野心」的貶義是古人指人不安分守紀,居然敢僭越去求他「不該有」之事物!現代人不承認「守本份」這回事,「野心」現指不滿足現狀,不肯認命馴服遵從框框而渴望擁有更多(名利權勢等等),這「求」為何是錯?當然有野心之人的確可能謀事不擇手段,但兩者並無必然之連繋。

      刪除
  3. 搞不懂「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和「讓這個世界因為自己的存在而變得更加地美好」有什麼關係。很會牽拖。小人物就不能活出自己生命的最好可能?

    伏爾泰:讓我們耕耘自己的一畦園圃吧。

    回覆刪除
  4. 正面:雄心;負面:野心

    回覆刪除